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应用DNA转移的方法将克隆基因或细胞总DNA导入离体培养的哺乳类细胞,已成为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般要获得克隆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系,需要用选择性标记的基因。对于具有TK~-、aprt~-或hprt~-缺陷的细胞,通常可以用相应的互补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对于不具有特殊遗传缺陷的细胞,可以用显性转移基因Xgpt,neo或dhfr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加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CXCR4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hUC-MSCs)移植后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CXCR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过表达 CXCR4 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XCR4-MSCs)。采用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其中15只为正常对照组,60只为实验组。实验组糖尿病成模后一个月,将糖尿病实验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移植CXCR4-MSCs组(CXCR4基因转染MSCs组),即CXCR4组;②移植null-MSCs组(空质粒未转染CXCR4基因的MSCs组),即null-MSCs;③移植MSCs组( MSCs组);④PBS组(未移植任何的MSCs,单纯PBS注射,PBS组)。将CXCR4-MSCs、null-MSCs及MSCs消化离心,取含1×106个细胞悬液经尾静脉分别注入CXCR4-MSCs组、null-MSCs组及MSCs组大鼠体内,PBS组注射l mL PBS。干细胞治疗8周后,处死五组大鼠。各组大鼠处死前放代谢笼留取24 h尿,计算尿量,保存送检。处死前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称体重并记录。观察血糖、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并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60只SD雌性大鼠糖尿病模型成功率达100%,至实验8周糖尿病大鼠总共死亡14只,存活率达76.67%。实验开始后的8周,所有CXCR4组、Null-MSCs组、MSCs组、PBS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血糖明显升高(P<0.01)。MSCs治疗后8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糖、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均显著增高,体重显著降低(P<0.05);与PBS组相比,CXCR4组、null-MSCs组,MSCs组大鼠的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体重无明显增加,血糖无明显降低(P>0.05)。CXCR4组大鼠的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较除正常组外的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成模后,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干细胞悬液或等量培养液,注射后8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PAS染色可见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系膜基质增多,部分肾小球出现明显硬化,符合糖尿病肾病中期病理表现。CXCR4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较其余各组大鼠减少(P<0.05)。结论:转染CXCR4的MSCs可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石灰性土壤肥力属性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常规化学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有机肥对土壤生态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厩肥、高秸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水散性G0复合体减少;水稳性G1、G2复合体增加,3种胶散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提高,重组复合体中活性强的松结合态腐殖质较多。施入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总能量水平,而且也能提高复合体中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的能态。高秸、厩肥处理的原土、重组、稳紧态复合体、紧结态复合体和3种胶散复合体焓变值较高,具有较高能态。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全氮、全磷、重组磷及C/N比均呈提高趋势,pH值降低,其原土和重组复合体的阳离子交换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发病地理特征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嘉善县大肠癌发病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地理趋势,为研究大肠癌的病因提供一些线索,嘉善县大肠癌发病率有地域差异,应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对于存在异常残差值的地区,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某种保护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秸秆主要作为性质单一组分的纤维素原料而采用生物转化法或快速热解法加以利用。生物转化法主要利用纤维素,而利用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较困难;快速热解生物质又使部分组分低值利用,而且得到的生物油品质低。为解决单一的生物或热转化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分层多级转化液体燃料的新构思,即以秸秆“组分分离、分级定向转化”为核心,将生物转化和热转化有机结合多级转化生产燃料酒精与生物油。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汽爆处理后,采用高浓度发酵一分离乙醇耦合系统,可降低纤维素酶用量,提高了纤维素酶解效率,而且简化操作过程,使蒸馏前乙醇浓度达到60%以上。发酵乙醇剩余物再经热解后,不但热解温度较原秸秆明显降低,而且所得生物油品质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8.
藏北申扎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部孢子组合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甚至泥盆纪晚期分子。呈现出新老化石的混合现象;3)北半球和南半球孢子的混合组合,同时也是冷、暖微古植物群混合,既有相当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以及西欧维宪期典型属种,又有南半球澳大利亚(包括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维宪期的典型种。从孢子化石混合现象看,永珠组应为近岸浅水或滨海条件下的沉积,下伏地层的孢子化石再沉积现象说明当时有一次很大的海平面下降,在邻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蚀区。说明杜内期末期—维宪期初期,申扎地区出现一次由冈瓦纳大陆冰川发育造成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区域上不整合界面———洛工组或“巴日阿朗寨段”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混合孢子组合中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孢子化石的发现,印证了杨式溥、范影年和林宝玉推断的冈瓦纳冰川自早石炭世维宪期(大塘期)开始就影响到西藏申扎的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基因探针应用于微生态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制备双歧杆菌属和部分种的地高辛标记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初步应用于微生态制剂鉴定和临床肠道微生态检测,评价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在肠道微生态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地高辛标记的双歧杆菌属和种的共6种寡核苷酸基因探针与标准菌株杂交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属探针95%、75%,青春双歧87.5%、90%,两歧双歧87.5%、87.5%,短双歧87.5%、92.5%,婴儿双歧75%、95%,长双歧75%、100%。结论寡核苷酸基因探针用于肠道细菌的鉴定显示出一定前景,加大探针的种类与扩大调查范围有可能使该技术替代现有细菌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是宝贵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项研究表明,野生稻对多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但由于野生稻的远缘杂交存在许多的弊端,因而采用常规杂交技术不能选育出新的抗性品种而未能这到利用野生稻抗性基因的目的。可考虑从野生稻中提取抗性活性成分用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研究,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较少和基因遗传连锁障碍等两个问题。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住技术可解决这两个难点。使野生稻特别是非AA组野生稻的抗病虫基因在植物源农药开发中的利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